要不是愛上了露營,也許不會發現,原來一個人真正所需的,也不過這麼少。 到了一個新營地,將妥善地打包在60L背包裡的東西一件一件拿出來。上層是登上山時最常會用到的物件,如雨衣、電筒、急救用品、相機等,放在最頂層以便能隨時拿出。再來是有重量的工具(廚具、書、個人衛生用品等),然後最底層才是衣服和睡袋等比較輕便又不會立刻用到的東西。上重下輕是登山人士普遍知道的收納背包法,為了讓你在走路時更容易平衡和沒那麼累。這些小知識當然是受過一兩次教訓才能正式學會。 撇除所有消耗品,你所需的基本物品,包括營具、衣服、廚具、住所、被鋪、個人清潔用品等,原來一個中型背包已足以應付,你的全副家當,原來統統能揹到背上。當然,能達到如此效果,先決條件是必須放棄所有的奢侈品,所有並非賴以為生的東西,都不能再擁有。 既然擁有的不多,工具不是垂手可得,你會開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。 石頭加木板可成椅子,風太強就 用石頭來把營釘壓住,地上的枯枝可作燃料,或削成筷子跟煮食用具,你的周遭就是是天然材料的倉庫。我們也會把所有能重用的資源留起,包括洗菜水、任何容器、袋子或繩。 撿回來的幼竹枝,平排在地上,用一小段的麻繩,交叉交叉地紮起來,成了一個穩固的三腳架。這腳架有許多功能,可以掛上營燈或垃圾袋,最常的是把從遠方水源裝滿水的臨時水袋,掛在上面,方便眾人使用。水在這裡甚珍貴,但省著用的話,兩個2公升水袋,還是足夠供應六個人一整個晚上的需要。 回港後第一次露營在三年前,跟一個當時還不是很熟的朋友和她的一群露營之友一同出發。當時還沒有自己的營具,跟其中一位借來個一人營,有點像街頭抗爭滿街都是的那種簡單型號。那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,早上六點,下半身濕透地醒過來,這可惡的便宜貨帳篷,底部竟然全進水了。 但很神奇地,在土地上直接睡了一夜,某些感官和經脈好像被打開一樣,醒來後像是換了個人,一直打嗝,而且是深深的,好像從身體深處有不斷想逃脫出來的東西。這就是接地吧?全身上下和地上的能量來一個直接的互動,重新接駁天地的能源,從而把一切壞的丟走,好的新的進來,可能就是最佳的精神療癒藥物。 這是我們住在高樓大廈裡、每天踩著石屎地的城市人,多久沒能做到的事情?
Continue ReadingTag Archives